2008年9月28日 星期日

社會科學研究法(二)9.24

科學與研究

動手寫下的的行動面

上課的一開頭,我們就在白板上寫下了許許多多不懂的名詞,就像是彼此的問題集結在黑板上,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各個同學的疑問,也是幫自己注意他們所提出來的是不是自己也有問題,又或者是自己已經了解。
面對寫滿的名詞,要如何下手去回答?也就是面對諾大的資料,首要作的第一步是什麼?
其實就是分類、整理、組織。老師告訴我們,質化的研究就是要先命名、歸類。
這是這堂課的開頭引導,引導我們進入課程正題。

課程學習到的認知面

科學知識是科學研究的產物。
而科學研究是一種透過嚴格的方法來進行,然後來發展出放諸四海皆準的知識。
這個嚴格的方法,是科學家們用實徵的方式(研究現場搜集資料),系統化的蒐集資料。
這些資料可以是量化的數值,或是質化的概念、文字、圖像...等。
之後,在幾系的分析得來的資料,最後產生出一些結果。

偽科學 = 未來科學?
課本上寫到的偽科學是指一些不切實際的宣稱與想法。
這裡老師給了我們另一種的思考,所謂的偽科學,不一定全部都是假的、不合邏輯的想法,或許他是在未來會發生的事情;只因為科技的關係,或是其他的因素,在這個世代變成是荒誕不羈的事情。
所以對於世界上所發生的事情要相信你能驗證的,對你不相信的是保持存疑、尊重。

為什麼要進行社會研究?
為了要了解社會上所發生的現象。
為了做出比較好的決策,所以需要研究得來的結果。
科學沒有一套絕對的真理,所以要時時抱持著存疑的態度,去驗證、去找尋答案。

怎麼樣去看待這個世界?
存疑:對於事情保持存疑的態度,想辦法去做驗證,相信你所驗證的知識。
正直:科學界的規範中,有一項就是要求所有研究都必須誠實,誠實的將所得到的結果公諸於世,不因為自己的利益而造假,真誠的面對,才能找到相信的知識。
共享:科學研究的結果、知識,應該與他人一起共享,目的是為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也讓其它未來的研究能在此基礎之上,建立出更多的知識。

知識的累積是螺旋狀,往外擴大。

思考過後的感受面

時時的對事件存疑、時時的去觀察想問題,這是做研究所要抱持的態度,也是看待這個世界的方法。但是我好奇的是:如果今日相信的事物,未來被推翻、懷疑,那麼什麼時後才會有可以相信的答案?或許我們只能相信當下的證據,但不是全然的放棄他下一秒改變的可能性,因為誰知道會不會有新的道理出現。

社會科學研究法(一)9.17

第一週的課程是Introduction,除了介紹本學期的課程大綱外,老師也先初步的向我們介紹研究法:

研究法的三要素:

1.Inquiry 研究問題,好奇、疑惑、疑問。
凡事起頭難,研究更是如此。要如何發現問題,是做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困難的一步。老師提醒我們,時時保持好奇心,觀察入微,隨時問自己:「What question do I have?」或許就能發現到自己想研究的、可以研究的問題。

2.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data collection & data analysis
實徵的研究方法;到現場去蒐集研究的資料,或許是問卷、觀察、訪談等...之後再根據這些資料做分析。

3.Finding 研究結果。
最後,一個研究會做出些結果,或許是發現了什麼,也或許是驗證了什麼。根據上述的方法、過程將結果做一個發表。

在上課的時候,老師讓我們嘗試寫下自己對於研究法的認知,我胡亂的將腦袋裡唯有的概念填上,雖然不知道自己寫的東西對不對,但這些東西或許可以在整個學期過後來做個驗證,確認自己在學習過後,對研究法的概念是否有哪裡不同?有哪裡增進?

「英文不好,不要隨便念研究所」這是大學同學最近擺的一個MSN狀態,雖然這只是一個玩笑話,不過也可以得知在研究所英文是一個很重要的語文能力,不管是要念多本的原文書;還是有外籍老師要來課堂上上課;又或者是有外國的同學作伴,在獲取知識上、國際交流上都是英文都是非常重要的。
這學期的社會科學研究法,也要請客坐外國老師來上課,希望在這樣的刺激之下,自己的英文會有些進步。

2008年9月23日 星期二

圖書資訊學研究─ My LIS


圖書資訊學研究(一)9.22

圖書資訊學概觀。

「圖書資訊可以稱為一門學科嗎?」
這是這堂課開頭老師提出的問題。
當然我們應該要大聲的說"是",不然我們處在教室裡頭學習的是什麼?

一門學科被認證、發展的動力來自於兩種:
1.強烈的社會需求。
2.內部理論的機制。

圖書資訊學是歸屬於因為社會上的需求而存在的一門學科。
那麼接下來要問的是:那麼社會上的需求是什麼?圖書資訊學可以滿足這些需求嗎?
也就是圖書資訊可以解決什麼人類的問題?
這也是圖書資訊成為一門學科的價值所在。

Information access
資訊擷取。是圖書資訊從古至今一直在做的責任。將有用的資訊擷取出來,並加以保存,供人們利用、學習。
Information overload
資訊超載。現今是資訊爆炸的時代,世界上充斥的資訊多不勝數,人類無法一一負荷。同時也就產生了資訊焦慮的現象。
Information gap, digital divided
資訊落差,資訊的貧者與富者。先得到、知道資訊者,就可以掌握權力。偏遠地方與都市地方因為設備、環境的差異,造成資訊的流通程度不同,圖書館有責任想辦創造出一個資訊平等的環境,也或許說這是圖書館有能力幫人們解決這個問題。

許多人或許會保持著疑惑,當科技愈來愈進步的時候,圖書館所存在的價值在哪裡?圖書資訊學所存在的意義在哪裡?(有了Google這種強大的搜尋引擎後,還需要去圖書館嗎?)

面臨這些的問題,圖書館應該要回歸到自身的本質,以服務人們為目的,解決上述人們所遇到的問題,成為資訊與人類之間的橋樑,而科技只是協助圖書館服務人們的工具,並不是威脅圖書館生存的敵人。在多變的時代裡,圖書館也要隨時隨地的成長,也要堅持、相信自己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