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穆教授的第二次演講,內容是知識管理的案例分享。在講主要案例”GE”之前,穆教授也提到幾個有在做知識管理的企業例子。綜合來說,這些企業所碰到的問題大概可以歸類成三方面:
1.企業的資料太多(或許是交易資料、文件檔案…等),需要組織、整理。
2.知識都存在有經驗者的腦袋裡,如何將這些知識擷取出來?如何透過管道將這些知識流通?
3.承繼上一個問題,也因此企業裡需要一個可以共享知識、交流的平台;或許有些公司會透過 e-mail流傳,以個人自發性的將所獲得的資訊共享,但這樣並無法有效管理、儲存,也無法預計每個人都會如此的將自己的資訊流通共享。
當然,GE也是碰到一樣的問題。但在穆教授跟我們分享時,卻讓我們發現到現實的業界中,對於資料、資訊的管理跟我們想像的有一大段的差距;他們或許還存在的是第一階段的問題:基礎的資料蒐集、組織、管理和取用,當然也就還沒進行到理想中知識管理的階段了。所以現實業界與我們的理論想法究竟存不存在一段鴻溝?就像明明科技已經很進步,系統的效能也改善了很多,但有些傳統的大公司、醫院,他們的管理系統卻仍沒有改變,這是現實難以促成理想嗎?或許是過於龐大的企業傳統阻礙了發展吧;也或許是在我們提倡知識管理、資訊組織很重要之時,有沒有考慮現實的使用者、公司企業了解了多少?
最後,在同學提問時,問到有關圖資人的價值。雖然我們總是說現在的這個時代很需要資訊組織、管理的能力;圖資人有他的不可取代性;圖資人的能力是綜合的;圖資人在學習東西的時候很快,但是以上這些的價值,我們卻很難利用一字片語來清楚直接的表達,也很難在履歷表上填下明顯的專長能力,我覺得這也是很多圖資學生很疑惑的地方,因為我們不知道要如何向人表達、解釋我們很重要。或許我們很需要行銷自己的能力吧,才能想辦法在企業面試的時候給包裝出去。
學術研究與寫作之性質
14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