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都會從不同的老師得到不同的知識,就是這堂課最大的收穫。即使這些知識有的很複雜,不過,都是在圖資領域中我們應該多多涉及、了解的知識。
了解兩個主要的名詞:
Semantic web:
語意網路。簡單來說就是希望能讓電腦能懂得網頁的語意,自行去處理資料。相對於現在的網路環境,只是一個讓人把資料放上去的載體,語意網路的構想是希望在讓電腦能看懂人給予它的資訊,自行的進行分析、分類、擷取資訊,使得人們可以快速且較正確的取得資訊。
RDF:
資源描述架構。用來描述網頁資源內容的標準結構,簡單來說就是網頁metadata。透過這樣子的建立、描述網頁的內容,電腦才可以連結到正確的資源。
要普及現在還很困難
要建構語意網路,必須讓全世界的網頁遵守這樣的標準結構,利用這些標準來敘述自己的資源內容、屬性、特徵,以及一些與其他物件、網頁的關係。在人們現今已習慣網路結構下,一時片刻說要改變,還真是一件耗費人力、時間的工程,依據人類懶惰的態度,這種需要大整體的改變很難說改就改。除非像老師所說的直接從上層、使用的軟體上規定,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人們才會被迫使用這樣的結構去設計網頁。否則,期望終就是期望,理想是敵不過懶散的民意。
Semantic search
在網路上看到一篇網誌,簡述近年來搜尋引擎的客製化做法,來讓search出來的結果能更貼近使用者想要的。透過使用者search的字串、記錄,來搜集使用者的資訊,以便了解使用者利用keywords的語意,在往後能查找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資訊;或者是透過使用者自行定義、分類網頁內容(比如說tagging的動作),可以讓搜尋引擎了解使用者所想的語意。之後,彙整出每個人的客製化內容後,搜尋引擎就能產生出普遍的想法,在搜尋結果的排名上做調整。這樣的概念,就跟語意網路的想法差不多,由每個獨特的個體開始定義自己的內容,然後讓電腦來彙整處理,最後能彼此交流利用,使得資訊的查找能更迅速、正確。(不知道這樣敘述對不對….)
學術研究與寫作之性質
14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