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3日 星期六

社會科學研究法(十二)12.3非反應式研究

認知面

何謂非反應式研究?

研究者不跟被研究者互動,以不介入被研究者的事件、行為來搜集資料。感覺上就是以旁觀者的態度看待被研究者的一切。



內容分析
一種搜集資料與分析文本內容的技術。
針對文章或媒體的特殊屬性做系統化和客觀化的分析。
內容分析是非反應式的,研究者不會對被研究者造成任何影響。

內容分析無法揭露文本創作人的意圖,或是對接收者的影響。



內容分析的編碼
內容分析的結構是以編碼系統在運作,一組指示或規則,指導如何在文本中觀察並記錄內容。
顯性編碼
針對文本中可見的、表面的內容加以編碼。(ex計算句子次數)
信度較高(明確的字詞可以觀察),效度較低(字詞會有不同的意義)。
隱性編碼
語意學分析,尋找文本中隱藏的、暗示的涵意。
依賴編碼者對語言及社會意義的知識。

信度較低,效度較高。(與顯性相比)



何謂次級資料?
既存的、曾被搜集過的資料(間接資料),如政府統計,團體組織的資料檔案或記錄。
初級資料則是研究者直接搜集得來的資料(第一手資料)。
次級資料分析,是對既存的資料再做進一步的分析。

次級資料的優點
節省成本和時間。
可以針對不同團體、國家、時間進行比較。
可以探究原先研究者沒有想到的問題。

次級資料的缺點
研究者的需求次級資料可能沒有。
研究者的需求跟次級資料有差異。(ex分析單位不同、類別不同)

感想



課堂的一開始,老師讓我們放下手邊的課本,來回顧一下目前研究法所學到記憶深刻的課程。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記憶深刻的一部份,但也因為資訊太多,一時片刻回想不出全部的面貌。大部分的人都對於小組的作業有深刻的印象,因為動手做、親身經歷,所以不管是認知方面或是解決遭遇的困難都會讓自己有多方面的成長。這也可以驗證,所有學習的知識還是要經過動手去經歷後,會比較容易吸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