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

社會科學研究法(十)11.19調查研究

認知面

問卷調查研究
‧研究者用來搜集資料的一種方法,為統計或調查設計的問題單,用以測量個人的行為、態度。
‧可以併同其他的方法使用(如實驗法:在實際場域中進行)。
‧遵循演繹的法則:以理論或應用研究問題為開頭,發展研究假設(閱讀/觀察→命題→假設),設計工具(問卷、問題)來搜集資料,分析資料結果驗證假設是否成立。

適切性
‧研究問題是關於信仰或行為的。
‧受訪者的答案可以轉換測量以用來研究分析。‧可收集到的資訊會是:事實性的、態度性的、使用性的資料。

優缺點



為了減少其缺點所帶來的影響,因此使用問卷調查研究,必須加強:
‧站得住腳的理論。
‧將操作定義設計的極為清楚,使填答者能了解。

問卷的類型
‧結構型問卷:
封閉式:選項固定,沒有自由發揮的空間。
開放式:雖然仍是研究者決定問題的走向、回答的方向,但填答者較多空間發揮自己的想法。
‧無結構型問卷:(質化)
用於深度訪談,只利用訪談的大綱來進行訪問,以受訪者為主,因勢利導。

問卷題型的排序
問卷的題型可以分為事實問題、態度問題、情感問題。
題型的順序可以從事實→態度→情感(考慮容易性:具體→抽象)。

問題與感想

問卷的問題類型有分為開放式問題與封閉式問題,過去做過許多的問卷,常常會有一種感覺就是看到開放式的問題時會很不想回答,因為會嫌麻煩、因為要多思考、要寫多一點字,那麼研究者究竟要如何誘使受試者填答呢?
另外,有時候受試者會因為麻煩的心態,不想認真填寫問卷,隨便的進行填答,這樣子必定會影響調查的資料,要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呢?

問卷的設計,以前我們總把它想的很簡單,而且在研究上似乎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在設計上其實必須考慮的面向有很多,除了一開始的理論假設要完整外,使用者是否能清楚的理解問題的意思,也是考驗的難題;另外,還要考慮受試者填答的心理與行為,具體而抽象、容易而困難的順序比較能讓受試者接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