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RFID談到讀者的隱私權,究竟有哪些屬於讀者身份的東西能夠存在RFID中,必定會引起一連串的討論。在這次蘇老師幽默的演講中,得到某些面向的思考。
方便與隱私
在蘇老師的研究調查中會發現使用者對於隱私權的看法都抱持著應該保護、捍衛的態度,也會擔心自己的個人資料會不會有被盜竊的疑慮。但是同時也會因為便利的原因考慮RFID的內容物所應該記載的資料。也就是雖然我知道保護自己隱私是很重要的,可是有時候因為方便,我還是希望能使用這項可能會讓我資料被竊取的工具。
這種矛盾的現象,還是只能盡可能的找到平衡點。現今的RFID所儲存的資料並不會涉及太多的個人資訊(金融帳戶、地址、醫療資料…等),但是還是能運用在生活中,讓人們更便利(小型的電子錢包、悠遊卡、門禁識別號碼…等)。
使用者的認知
大部分的使用者並不知道RFID這項技術,所以也不清楚他們手中握著的是什麼,更不會知道有沒有什麼隱私權的疑慮。這裡令人好奇的是,那麼要不要告訴使用者呢?以圖書館的借書證為例,圖書館一般不會主動告知讀者其借書證所儲存的內涵是什麼、技術是什麼,只會告知這樣使用很方便。或許進行告知的動作是天經地義的事,不過另外會考慮的是,會不會因此造成使用者過多的疑慮,導致施行起來的困難,尤其是有爭議的東西。
不過我認為還是得主動的告知使用者採用的技術、儲存的資料內容是什麼,以取得使用者的認同,畢竟使用者有其知的權利。並且在既保護使用者隱私與便利使用者間取得平衡,那麼使用者將獲利最大,也能免其疑慮。
雖然說科技的便利性能提升人們生活的品質,不過有時候我也好奇,如果沒有產生這些科技,那麼有些爭議是不是就不會存在了?也不用考慮這麼多的問題。但或許人還是比較希望追求更方便的生活吧?但是相對的也就需要犧牲一些東西(比如隱私)來滿足這些方便性。
學術研究與寫作之性質
14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