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

社會科學研究法(九)11.12實驗法

認知面

實驗研究
使用實驗法的研究者在實驗中會做的三件事:建立假設、規劃設計情況、比較調整與沒有調整的結果。
實驗研究法適合的研究問題:大部分是屬於要驗證因果關係的研究。設計出一個情境,利用變項、處遇來驗證概念間的因果關係。

實驗的組成分為七個構成要素:
1. 處遇or自變項:指的是一種刺激或操縱,利用這項處遇來調整、觀察受試者的改變。
2. 依變項:因為處遇的刺激,導自受試者的具體環境、行為、態度、感覺、信念的改變。
3. 前測:是指實驗中引進處遇之前先利用測量工具測量受試者的依變項。
4. 後測:是指實驗中引進處遇之後利用測量工具測量受試者的依變項。
5. 實驗組
6. 控制組
7. 隨機分派

內在效度:
除了處遇之外影響到依變項的變項是內在效度的威脅。
所以必須利用實驗中的控制來排除處遇之外的影響。

外在效度:
把實驗發項推論到實驗外事件與環境的能力。
實驗研究通常會在控制過的實驗場域內進行,以排除其它的影響,但有時會無法較準確的推論到實際環境中(所以我們會常聽到這是一個假設的理想狀況…)。相對的,如果在實地的場域進行實驗,會有較高的外在效度,但同時也會導致內在效度降低,有過多的外在因素影響,不能確定依變項是否真是受到處遇影響。

感想

比較是所有研究的關鍵。不管是哪一種研究方法,似乎都會涉及到兩組或多組間的比較,以實驗研究來說,常會使用實驗組與控制組來做比對,目的是用這兩組的差異來驗證處遇的影響。藉由比較我們才可以在實驗中找到差異、找到關係,然後驗證我們的假設。

沒有留言: